补短板锻长板 浙江发力先进制造
未来5年,浙江将如何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8月26日,浙江公布《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路径图跃然而出。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是整个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的核心。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行动方案》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工作机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增强产业链韧性,确保产业链安全,需要高度重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浙江的产业链进行了一场“突击摸底考试”。《行动方案》既有浙江制造的长板,也有短板,通过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拉长短板,做强优势。
以数字安防产业链为例,原本就是浙江的强项。既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集聚,也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凭借过硬的创新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浙江向国内外供应40余万台红外热像仪。作为十大产业链之首,浙江以“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产业中心”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数字安防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
同时,《行动方案》提到了集成电路产业。近几年,浙江集成电路产业增速很快,但总量规模仍不大。这个产业事关浙江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对此,《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
浙江将重点打造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纺织3个万亿级产业链,智能装备、智能家居两个五千亿级产业链,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和生物医药5个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形成绿色石化、数字安防、汽车、现代纺织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力先进制造,浙江有了新目标——到2025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占浙江工业总产值的68%以上,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目标既定,实现路径至关重要。《行动方案》总结了10条补链强链工作方法。比如,通过制造业基础再造强链,主要是实施工业强基2.0版;“可替代产业供应链重组补链”和“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技术攻关补链”,到2025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重点领域基本建立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
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等重大命题的发力点都在制造业。这正是出台《行动方案》的初衷,通过夯实产业链基础,抢抓科技革命机遇,推动浙江制造在全球产业格局变动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场硬仗,浙江不能输。
引领“两战”赢 银轮:党建强 发展强
“就像生产机械产品需要各种零部件一样,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党委的引领。”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轮公司”)党委书记柴中华说,多年来,银轮公司始终将“党建强,发展强”纳入公司生产经营,与公司形成发展合力。
自疫情暴发以来,银轮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动员全体支部、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银轮公司成了天台县第一家复工的企业。
“提前复工,不仅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对‘联盟’内其他公司负责。”柴中华说,近年来,公司党委分别牵头县内6家上市公司和“银轮系”21家企业,成立了党建联盟,联盟内的各公司协同发展。
党员冲锋在前确保有序复工
“报告,今早测温两次,均为36.7℃,体温正常。口罩已戴好,准备前往公司。”这是年初疫情期间,银轮公司的员工每天会在微信群里发出的消息。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银轮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应对指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整体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并在指挥领导小组下面设立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物资保障等10个专项职能工作组。
“此外,我们公司的13个党支部各成立了一个党员志愿突击小组,随时支援需要的地方。”柴中华说。
“早点复工,员工的心也能稳定下来。”在指挥领导小组的统筹下,银轮公司及时进行疫情信息推送,同时,编制下发了防控知识手册,要求所有复工员工在全面培训教育后,方能有序返岗复产。
复工后,银轮公司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细分为四级,网格员基本由党员担任。一个网格员管理十几个员工,负责员工的考勤、测温、口罩佩戴以及工作间距。下一级的网格员受上级网格员监管。
“疫情就像战争一样,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在思想上认清形势,然后在行动上助力疫情防控。”柴中华说,银轮公司全体党员投身这场疫情防控中,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
“银轮系”党建联盟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的目标订单量是60个亿,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应该会超额。前两个季度的总体产值同期上升约11%。”柴中华表示,这均得益于公司自主成立的“银轮系”党建联盟。
近年来,银轮公司将党建融入公司发展,并组建党建联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多方联动,推动经济协同发展。
“特别是今年疫情,党建联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作用。”柴中华说。
复工后,银轮公司面临下游供应零部件紧缺的窘境。“为破解难题,我们成立了以供应商发展部党员为核心的供应商统筹小组,从各经营体支部抽调骨干党员加入,”柴中华说,“此外,还设立了12个帮扶小队同步进驻联盟内所有供应商,全面帮助各供应商有序生产。”
有了他们的帮助,整条供应链被打通了,不仅银轮公司,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生产也步入正轨,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此外,通过联盟,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遇到的人才和技术难题也得到了破解。”柴中华说,去年,银轮向银申、银兴等企业输送高管14人,帮助联盟内新增“小升规”企业5家。
今年首批省级新产品出炉 丰球泵业6个项目入选
日前,2020年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第一批)正式出炉。
在这次入选的省级新产品中,浙江丰球克瑞泵业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有6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产品。针对电机及泵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现状,近年来,丰球克瑞泵业通过组建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增加水泵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8年2月,公司专门组建了一支16人的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团队以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为主,每半个月汇总一次研发创新情况。在研发过程中,如遇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则会请求“外援”,邀请与公司有长期合作的国外专家一同解决。
截至去年,公司已累计拥有授权专利78项,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钱江摩托为摩托车正名:资本进场,产品高端化
8月1日,在十三朝古都西安,钱江摩托召开了一场三合一活动,暨新品发布、媒体沟通、车友见面会。这也是疫情结束后,行业内最大的至尊全讯大全官网的线下活动。对钱江来说,这儿算是福地,一方面,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正是在此见证了天朝上国,也开启了中意友谊;另一方面,西安也是全国对摩托车最为友好的大都市。
当晚的主角,是诞生自1911年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benelli,这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摩托车品牌,目前归属于钱江摩托。
钱江摩托目前三大品牌benelli、qjmotor、qjiang将承载不同需求领域,所有品牌形成兄弟联动,形成更加丰满的多品牌阵营。“贝纳利的主要竞争对手会是欧洲以及日本品牌,而不会再主要对标国产品牌!”在钱江摩托总经理郭东劭眼中,benelli的目标已经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回归国际一线摩托车品牌序列;qjmotor则试图作为年轻人的座驾,立足中国市场,海外出口;而qjiang则持续作为基础交通工具。
中国摩托车市场正在迅速转型。从数量上看,国内摩托车市场自2008年登顶后,遭受禁限摩冲击,总量逐渐萎缩。从比例上看,2019年,两轮摩托车中250cc及以下排量销量占比高达98.7%,说明摩托仍以工具属性为主。但值得留意的是,据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显示,2019年,两轮摩托车中,250~400cc销量12.6万辆, 400cc以上5.1万辆,合计17.7万辆,同比增长67.3%,主要由供给端驱动。这意味着,中国摩托车已经逐渐向中大排量转型。
随着电动自行车管理规范化,将促使摩托车消费回暖。按照发达国家摩托车市场估算,2030年,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将达到112万辆,为目前的9倍,市场潜力巨大。不过,禁限摩仍然是摩托车行业发展的梗阻之症。
东华链条再次配套上海特斯拉新项目
日前,东华国内市场部及传动链事业部经过前期的考察和客户多轮的技术讨论,最终上海特斯拉二期焊装车间新项目正式确定,项目使用链条全部由东华传动链事业部设计制造,客户目标交货期三十天完成。
确认订单的第一天,传动链事业部为确保此批产品的按时保质交付,事业部总经理亲自任项目组长,内部立即形成整个项目的生产质量控制策划书,各工序严格按项目策划书落实生产制造和品质管控,生产过程的制造进度和质量控制全部由事业部中层干部跟踪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7月8日,第一批“亮晶晶”的高精密滚子链正式生产下线,经过产品精度质量检验确认全部符合要求;7月16日,伴随着最后一条链条的完工生产和包装入库,整个项目订单圆满完成生产。整个订单7月20日全部成功发运到目的地——上海特斯拉工厂安装使用!
本项目客户原来计划是进口链条,经过东华链条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到客户现场沟通,为客户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后,客户最终选择了东华链条。这批产品的成功开发配套,又一记录了东华传动链成功替代国外高端进口链条的历史。近年,随着东华陆续配套奔驰、宝马等高端汽车生产线,为后续更多的替代国外高端产品奠定了必要基础!
今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浙江5家公司上榜
8月10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浙江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分别是第132名的阿里巴巴集团、第210名的物产中大集团、第243名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第329名的青山控股集团、第468名的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南浔推进电梯行业标准化建设
8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方标准规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指南》等发布暨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圆桌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发布了全国首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标准——南浔区地方标准规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指南》和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范》,为加装电梯工作提速增效。
南浔是全国重要的电梯生产集群基地,辖区内拥有电梯整机制造企业40家,配件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年产值超100亿元,电梯整机年产量达8万台,产销量约占浙江的50%、全国的10%,形成了集整机制造、配件生产、安装维保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南浔区致力于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较早地开展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并在审批、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成果,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居民严金花已经习惯了乘坐电梯上下楼,原本需要爬4层楼才能回家的她,如今几秒钟就能到达家门口,让她直呼方便。
去年1月,南浔区练市镇思源路368号的镇区廉租房的全市首台加装电梯启动运行,让居民们感受“上上下下”的便利。
今年1月,南浔区首部多元产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正式交付使用,圆了居民的“电梯梦”。随着这台加装电梯的交付,南浔区越来越多的老小区也将加入到加装电梯的行列中来。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以来,李克强总理3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加装电梯,明确地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加装电梯,将加装电梯纳入了重要民生保障工程,全国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支持政策和专项支持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加装电梯总需求要有200多万台,巨大的需求将催生上万亿元级别电梯行业“新蓝海”;也将解决许多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老弱病残者“爬楼难”的“刚需”问题。
其实,早在2018年12月,南浔区就已出台《南浔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实施方案》,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每台加装电梯15万元补助,鼓励广大市民踊跃申报。
两年来,南浔区多次组织开展电梯加装现场宣传会,制作发放关于南浔区加装电梯工作的宣传手册,并积极开展相关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已有申报意向加装单元20余个。
太湖南岸崛起绿色智慧之城
百亿级项目——国能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及贸易中心落户,将构建新能源、能源催化剂、能源核心装备及各类能源装备应用系统产业链;由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4000吨“巨无霸”履带起重机完成交货,最大起重量达到4000吨、最大起重力矩90000吨米……8月的太湖南岸,碧水蓝天绿满城。湖畔的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战鼓擂动。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产业园区里,生产线加速运转,工人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2012年9月,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吴兴高新区)正式成立,这是吴兴区根据湖州市委、市政府“打造新动力、形成新增长”要求,举全区之力建立的新区。由此,一座绿色智慧之城在太湖南岸迅速崛起。
环境提标、产业提质、项目提速,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支撑有力、体制机制灵活的发展新区逐渐形成。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等多个“国字牌”,被认定为省级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田园综合体。
“2020年是高新区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充分发挥主平台主阵地作用,全力推进双进双产大攻坚、万亩平台大提速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助推高新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进一步发展。”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
降低准入门槛 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8月19日发布了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进一步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今年年初,工信部开启了对《规定》的修改工作。此次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三是删除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这些改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降低了企业准入审查监管时对研发能力的要求,能够有效减轻企业压力,激发企业活力。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开始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准入门槛过高。我国颁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规定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活动,对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进行了大幅强化。这对与非集团体系内的独立中小企业以及内资企业来说,想要汽车生产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资质较为困难。同时,在安全方面对新能源企业进入汽车市场要求更高。高门槛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因为技术上有优势过关较为容易,但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技术不够硬,卡在了准入门外。
二是信用监管机制滞后。虽然2014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民众能够在平台上快速查询企业登记信息及企业准入情况,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还缺乏单独的监管机制,企业监管平台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差距,平台建设还有待提高。
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对新能源汽车的激励,按规定,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车型,其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中央补贴;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企业还可以获得地方补贴。这两级补贴是为破除新能源汽车推广早期的“市场失灵”问题,提高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竞争能力。但由于地方财力和保护主义等诸多原因,这一理想设计执行并不到位,迟滞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育。
《规定》的修改,进一步规范、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门槛,对内资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增强了吸引力。同时,《规定》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事实上,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规定》的修改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健康发展,但就政府来说,还需要做好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政策。
5g背景下“十四五”时期“中国智造”如何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5g 工业互联网 ”赋能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制造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十四五”时期,面向5g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既面临着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也面临国际格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实体经济之大变革的挑战。
5g在我国制造业中广泛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
5g建设成本高,智能制造落地资本需求大。一方面,当前5g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据工信部专家测算,单从基站建设角度看,5g投资大约是4g的1.5倍,全国总体投资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投资周期超过8年。另一方面,近年我国仍处于4g网络的建设期,双网双重成本投入大。同时,5g落地应用的风险尚难以准确预估和防范,大规模和广泛落地应用的成本和效益的匹配也尚不明确,影响了现有资本市场和企业组织对5g在我国制造业大规模广泛应用的预期和研判。二是5g标准碎片化,行业内部5g应用差距大。当前世界各国对5g在工业物联网、5g终端能力等涉及5g在制造业广泛应用的标准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制造业企业5g应用或是采用不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多种不同标准,又或者没有标准,技术设备的选择无长期战略规划,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缺乏基于5g的工业无线技术标准。三是行业间壁垒高,5g跨界融合不充分、不均衡。其中,运营商、设备商、制造业企业间的行业壁垒仍然较高,尤其是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对制造业的行业特性与专业壁垒尚无明确把握及突破。四是5g人才需求猛增,应用人才供给增长滞后。与迅速增加的5g人才需求动势相比,我国5g应用人才供给增长相对滞后,尤其是5g人才的“选、用、育、留”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尚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5g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步伐、人才引进长效激励机制不足、人才使用理念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进而大幅提高了5g与制造业的对接成本。
基于上述情况,面向5g时代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可考虑以下对策: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构建以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为指引、金融机构为主体、企业投入为支撑、风险投资为助力、社会化多元投入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二是围绕5g与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如发展“5g”贷专属金融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科技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产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效增加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水平,优化提升5g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制造业智能制造融资需要。三是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指导,尤其是稳步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先行示范区试点到全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速5g商用化进程。
其次,应制定统一的5g技术标准,加速5g规模化示范应用。
为了确保我国在5g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我国要积极参与itu、3gpp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活动,积极参与5g相关标准的制定,尤其是积极参与近期5gr16标准的制定和落地,促进5g标准的全球统一,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我国制造业应当率先从5g技术和标准层面处理好5g与制造业融合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加快实现5g在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一方面,我国可孵化培育一批5g应用领域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开展系列5g业务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深化多层次全方位的5g国际合作,尤其是可继续深入与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全球5g发展与应用提速,共促全球统一的5g技术标准。
再其次,要构建5g开放合作新生态,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5g时代,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开放与合作,要着重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多方协作生态体系,着力解决好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扎实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一是深入推动5g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制造业国际交流与产能合作,共享全球技术创新红利。三是构建产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新生态。通过利用5g技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5g与线下制造业充分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最后,要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从现实情况来看,智能制造涉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先进制造模式、数字化技术以及对熟练掌握上述设备、技术、ot ict语言的专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为了突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智能制造人才危机”,我国应当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围绕设计人才、应用人才和服务人才三个层次加速培养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积极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